印度阵风将换装国产导弹:“拔苗助长”的闹剧?
四、体系对抗时代,单件装备救不了"跛脚鸭"
就算"阿斯特拉"真能顺利装机,面对霹雳-15E的碾压式优势也是白给。咱们的"快递小哥"在实战中射程轻松突破180公里,配合着歼-20的隐身突防和空警-500的战场透视,早就不玩"导弹对轰"的古典戏码了。反观印度空军,预警机、战斗机、导弹分属三个大洲,数据链比联合国翻译处还忙乱。这套"散装体系"别说对抗成建制作战,怕是自家演习都能闹出"导弹认错主子"的乌龙。
再说后勤这滩浑水。维护手册用英语写着法国导弹参数,俄语标注印度导弹接口,地勤人员得先考个托福再学个俄语才能上岗。这哪是空军基地?分明是新东方语言学校实训基地!等到真打起仗来,怕是导弹还没发射,地勤先为"该拧左螺丝还是右螺丝"打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