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代变了!中美攻守易势,美军承认拿055没办法
中层拦截:漏网之鱼进入中近距离后,由“一坑四弹”的海红旗-16B/C等中程导弹进行第二轮、第三轮的密集-补充拦截。
末段拦截:对于侥幸突破到最后一道防线的掠海目标,舰首的红旗-10近程防空导弹(24联装)和被军迷戏称为“万发炮”的1130近防炮(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0发),将组成最后一道由金属和烈焰构成的“叹息之墙” (Source Text)。
在这套体系面前,飞行速度只有亚音速、且不具备隐身能力的“红狼”导弹,其理论生存概率可能不足15% (Source Text)。美军所谓的“饱和攻击”,很可能演变成一场“集体自杀”。
三、体系的胜利:当“分布式杀伤链”遭遇“一体化火力网”
如果说“红绿双狼”战术只是一个点,055大驱的防御是一个面,那么将这场博弈上升到战略层面,我们看到的就是美军“分布式杀伤链”与中国海军“综合化区域拒止网”之间的一场体系对决。
美军的“分布式杀伤”(Distributed Lethality)概念自2014年提出以来,其核心逻辑就是通过网络,将分散在广阔海域的各个作战单元(军舰、飞机、无人机)连接起来,实现“任何平台都能成为传感器,任何平台都能成为射手” 。它的技术核心是“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”(NIFC-CA)和“协同交战能力”(CEC) 。这个体系的优点是灵活、抗毁性强,让对手难以一次性摧毁其核心节点。
然而,这个体系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也同样明显:它极度依赖于稳定、高速、抗干扰的数据链。一旦关键的通信节点被干扰或摧毁,整个“杀伤链”就会断裂,分散的平台将重新变回“信息孤岛”。
而中国的应对之策,则显得更为稳健和致命。055大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。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作战节点,同时又深度融入到一个更大、更强的“区域拒绝/反介入”(A2/AD)作战网络中。在这个网络里,有空中的预警机、电子战飞机,有天基的侦察和通信卫星,有陆基的反舰弹道导弹,还有水下的潜艇。
更致命的是,055不仅是“盾”,它同样是致命的“矛”。其第二批次的升级,已换装性能更强的346C型雷达,对高超音速目标的探测跟踪能力提升了3倍 (Source Text)。而它所搭载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,射程据信超过1000公里。这意味着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