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唯一航母也要报废,俄专家疾呼:向东大求助
“老师”的骄傲与“学生”的崛起: 历史的包袱太重了。长期以来,在军事技术领域,俄罗斯(苏联)扮演的是“老师”的角色,东大更多是“学生”。如今要反过来,让“学生”给“老师”修航母救命?这巨大的心理落差,对许多俄罗斯精英和民众而言,是难以逾越的尊严鸿沟。证据里说得很直白:俄罗斯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,“拉不下脸”,“担心本国的海军机密泄露”,甚至“舍不下这脸面”。这种心态,被一针见血地概括为:莫斯科的骄傲与恐惧。向东方求助,被视为一种战略上的“屈尊”和潜在的风险。
地缘政治的猜忌: 即使抛开面子问题,深层次的战略猜忌也难以消除。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资产(即使老旧)交给另一个大国进行深度维修,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、设计细节、乃至维修期间舰体的安全,都可能引发俄安全部门的深切忧虑。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,是技术可行性无法轻易抹平的。
因此,“找东大帮忙”的呼声,在俄国内部更像是一种务实的“少数派报告”,难以成为主流决策。证据甚至指出:即便俄罗斯寻求东大帮忙,东大“大概率也救不了”(指政治阻力而非技术能力),而俄罗斯“估计也舍不下这脸面”。这扇门,技术上是坦途,心理上却是天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