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振臂高呼,要求14亿印度人都来买“国货”!
第一战线:关税战场上的“尊严反击”
特朗普的“经济核爆” :7月底,特朗普将印度定性为“死亡经济体”,并对印钢铝产品加征25%关税——这一税率刻意高于巴基斯坦的19%,政治羞辱与经济绞杀双管齐下。对莫迪而言,这无异于一记抽在脸上的皮鞭,迫使他在全球镜头前必须强硬回击。
莫迪的“精神原子弹” :莫迪在集会上的宣言,表面是重提“印度制造”旧调,实则是对特朗普的精准政治反制。他高呼“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”,强调全球经济动荡下“保护农民、小产业和青年就业”的紧迫性——字字未提美国,句句直指“死亡经济体”的贬斥。笔者看来,这是将经济议题升维至民族荣辱的绝地反击,意图凝聚国内共识对抗外部压力。
第二战线:能源生命线上的“俄油困局”
85%进口依赖的生死线:印度能源部强硬表态“长期合同不可撕毁”,私营与国营炼油厂均未停购俄油。这绝非意气用事,而是生存所迫:印度85%能源需求依赖进口,廉价的俄油占比高达三分之一。若屈从美国切断供应,本土制造业成本将飙升,低收入群体生活即刻崩塌——此乃经济命脉,寸土不让。
白宫的“资敌”指控与双标陷阱:米勒指责印度购油“资助战争”并点名其规模“与东大持平”,试图将印度绑上道德审判台。然而在笔者眼中,此招暗藏杀机:一是将印度与东大并列施压,二是掩盖美方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与经济扶持——这种拉拢宿敌刺激印度的策略,恰恰暴露了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功利本质,迫使莫迪更无退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