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歼16D携双雄碾压,美国承认咆哮者时代终结
算法与后发优势
尽管美军半导体技术积淀深厚,但EA-18G的硬件框架仍停留在2020年前水平。歼-15DT注入自适应雷达对抗算法和AI学习能力,在软件层面拉平差距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,为电子战注入“思维进化”基因。
作战半径与火力冗余
歼-15DT的2000公里作战半径对标“咆哮者”的722公里,如同长臂对短拳。无需挂载副油箱的它,可额外携带反辐射导弹或空空导弹。而“咆哮者”典型配置仅2枚AIM-120加2枚AGM-88导弹,火力持续性逊色。
唯一短板:数据库经验
美军常年全球侦察积累的电磁信号库仍是其底牌。但现代战场瞬息万变——当歼-15DT的KG-800干扰吊舱用AI实时学习波形特征时,“经验壁垒”正被技术革命瓦解。
04 体系革命,航母战斗群的电磁中枢
电子战机从来不是孤胆英雄。歼-15DT与歼-15DH的差异化存在,折射出中国航母战略的精密布局:
滑跃与弹射的电磁协奏
歼-15DH守护辽宁、山东两舰,凭借保留的空战能力弥补舰载机数量短板;歼-15DT坐镇福建舰,依托弹射优势和空警-600预警机支援,专注电磁压制。歼-15T实现“滑弹兼备”的跨舰部署能力,预示着未来电子战机亦可在三艘航母间灵活调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