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磨一剑,印度航发又仰卧起坐!70亿美金豪赌
你说印度不重视吗?40年持续投钱,甚至请法国人手把手教;你说印度没人才吗?海外印裔工程师遍布欧美航发巨头。但为什么就是搞不成?
根子在于——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体系的皇冠,不是靠买买买就能解决的。它需要:
长期积累的材料工艺(比如单晶叶片);
精密制造能力(比如涡轮盘整体锻造);
系统整合经验(比如高空台模拟测试);
迭代试错周期(没有20年别想量产)。
而这些,恰恰是印度工业化最薄弱的环节。他们可以造软件、造仿制药,但要想从零炼出一台能超音速巡航的涡扇发动机?难如登天。
五、对中国航发的启示:尊重规律,别学“仰卧起坐”
看着印度航发的折腾史,再想想咱们的“太行”“峨眉”,真是感慨万千。
中国航发也曾被卡脖子,但咱们走的是埋头苦干+迭代升级的路子:
太行发动机从被骂“不太行”到如今撑起歼-10C、歼-20;
涡扇-15峨眉突破关键技术,跻身世界第一梯队;
长江-1000A民用航发也在稳步推进……
这一切靠的不是“买技术”,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业体系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