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式橄榄枝暗藏玄机?中国航发突围绝不能押注
最近莫斯科传来的一则消息,堪称一场精妙的外交与技术试探: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负责人切梅佐夫公开表态,称愿向中国提供航空发动机技术方案,以“帮助应对西方卡脖子”。表面看,这是雪中送炭的仗义之举;但稍懂航空工业的人都知道,这事得拎得清、看得透——俄式援助,从来不是“免费的午餐”。
一、航发困局:中国大飞机的“心脏”危机
中国商飞的两大主力机型——ARJ21(文中误作C909)与C919,目前分别依赖美国通用电气的CF-34和美法合资CFM的Leap-1C发动机。这两款“心脏”虽性能优异,却始终是中国航空工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2020年,特朗普政府曾一度威胁断供C919发动机,虽最终暂缓,但战略威慑已成常态。全球供应链动荡之下,发动机交付延迟、政治风险叠加,中国大飞机的量产节奏已被卡住咽喉。若西方彻底断供,不仅C919生产线可能停滞,连已交付飞机的维护都会成难题。
因此,“备胎”计划绝非可选,而是生死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