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猛烈空袭基辅:特朗普“冷眼旁观”,欧洲恐慌
三、欧洲的觉醒:从恐慌到“战略自主”的艰难转身
特朗普的冷淡引发欧洲盟友集体恐慌,但恐慌正转化为行动。比利时突然宣布将“欧洲和平基金”规模扩大至400亿欧元,加速推进“永久结构性合作”框架下的联合防空系统建设。德国总理在联邦议院演讲中首次使用“后大西洋时代”表述,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直言法德致力于“让欧洲重新武装自己”,并提议建立独立的情报网络。看官们,这标志欧盟正重新评估跨大西洋关系——波兰外长警告“欧洲不能成为超级大国博弈的棋盘”,道出了欧洲的觉醒:依赖美国的安全伞已不可靠。
然而,欧洲内部矛盾重重。泽连斯基多次呼吁“欧洲提供资金”,强调乌军规模扩大三倍后预算不足,需美欧共同出资。但欧盟分歧明显:匈牙利反对援助乌克兰,德国虽承诺支持却未决定提供“金牛座”导弹;北约虽启动东翼防御计划,却结束了对乌农产品贸易优惠,恢复2016年关税。这种分裂源于战略困境:一方面,欧洲担忧俄军测试北约防御(如俄军进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部署远程导弹);另一方面,美国施压欧洲承担更多责任。8月29日,德国总理默茨改口称俄乌首脑会晤“不太可能实现”,反映欧洲在美俄夹缝中的无奈。笔者断言,若欧洲无法加速整合,其“战略自主”恐沦为口号。